一、专业简介
专业实力雄厚,建成“数控技术实训基地”等4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级实训基地,“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庆市工程中心”等7个市级实训中心,联合西门子、费斯托、DMG等世界知名企业共建了“机电技术综合应用中心”等4个应用中心,共有70多个实验实训平台,拥有DMG五轴加工中心、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等高精密设备,设备总价值6700余万元。建成国家发改委产教融合项目“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总投资达8000余万。可供本专业实习实训硬件条件;在校外已拥有多个实习基地;实训课开出率可达100%;具有一支专兼结合、知识扎实、高技能的教师团队;学生住宿条件良好。
二、市场需求
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稳步发展带来制造业人才巨大缺口,据人社部2019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人才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但高技能技术人才只占6%左右。随着制造业技术发展与产业升级转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数量短缺与结构性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据教育部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到2025年,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缺口共计将接近3000万人。在制造业转型优化、升级改造,技术创新方面,智能制造业急需一大批掌握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并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生产线工艺仿真、机械产品数字化制造与管控等知识,具备产品虚拟装配与逆向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产品数字化加工、产品协同设计与管理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产品数字化制造、生产线运行与产品质量控制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教学特色
积极面对全球制造业振兴战略的全面铺开,主动服务国家“十四五”规划和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大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新岗位能力标准和课程标准的制定、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开发,积极探索1+X证书制度和学分互换制度设计、新型现代学徒制,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领军人才。
五、主干课程
课程构成: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公共基础课程: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大学生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实践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语文、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创业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劳动教育等。
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计算机三维造型、机械设计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产品数字化设计与仿真、电气控制与PLC、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产品数字化制造工艺设计(CAPP)、产品逆向设计与3D打印技术、数字化制造运营管理(MOM)、数字化检测技术、生产线数字化仿真技术、特种加工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机械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PLM)
实训课程:钳工实习、车工实习、铣工实习、磨工实习、数控车床实习、数控铣床加工实习、数控线切割、电火花成型操作实训、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
六、就业方向
主要工作岗位: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工艺设计及验证、数字化设备操作、智能生产线现场管控、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
相关工作岗位:机电设备维护与维修、车间生产管理等。
职业发展:机械工程技术人员、机械冷加工人员等职业,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工艺设计及验证、数字化设备操作、智能生产线现场管控、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等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