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中心简介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1-14 点击数量:

一、实训中心概况

学院坚持科技创新、开拓奋进、服务社会。聚焦先进制造业关键技术与工艺研发,携手华中科技大学材料成型与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建了“西南模具先进技术推广中心”,获批了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重庆高校工程中心1个、重庆市高校创新研究群体1个(重庆市高职院校唯一)。联合世界知名企业西门子公司、德马吉(DMG)公司和天津宜科等6家龙头企业共建了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发展中心,建成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模具应用技术推广中心、电气自动化应用技术推广中心)、国家级生产实训基地3个(现代制造实训基地、智能制造共享实训基地、DMG生产实训基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装备制造智能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以及世界技能大赛重庆市集训基地2个。拥有精密模具智能制造产线,DMG五轴加工中心、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等高精密设备一百余套,为学院教学、技能大赛、培训等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二、各实训室简介

)智能制造产教融合中心

智能制造产教融合中心,依托国家发改委“十三五产教融合”专项项目和国家“双高”建设项目修建而成,设备总投资近4000万元,与西门子、DMG、汇博机器人等13家知名企业有着密切的校企合作关系,是国内高职院校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教融合中心和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近五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重庆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一项,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奖43项,其中一等奖11项,培养出9名全国技术能手,2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中心包括多个实训区域,具体如下:

1.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智能制造生产线区域

该区域是集基础平台、生产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工厂于一体的产学研用平台,将专业发展与行业产业需求对接,将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要求对接,将教学过程与企业工作过程对接,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企业实际需求对接。旨在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把智能制造领域新技术融入教学内容,协同培养智能制造领域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精密模具智能制造实训区域

该实训区配置了精密模具加工的铣削中心、钻孔、精密电火花、三坐标、模具装配与调试等完整工序的成套设备,设施配置齐全,场所宽敞明亮,环境温湿度控制适宜,布局合理分明有序,能充分满足工业用模具生产加工、装配调试的培训实训需求。共7套完整设备,既可作为自动生产线使用也可单机加工,以满足多样化的学生实训、生产要求。

3.智慧测量实验室

该区域是与思瑞测量技术有限公司校企合作,融合了先进测量技术、自动化控制、信息技术以及智能化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实验室。配置有三坐标测量机、激光扫描仪、测高仪,具有先进的测量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测量过程的自动化操作,减少人工干预,提高测量效率和精度。主要应用于企业服务、学生教学、科研等方面。

)先进材料及模具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先进材料及模具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围绕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汇集机械、控制、传感、机器人、计算机、大数据、新材料等相关学科的国内外一流力量,形成多学科交叉与集成创新的优势,聚焦金属、高分子材料成型和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行业,开展模具数字化设计制造领域的重大科学与工程技术问题的协同创新研究,为形成新的模具设计与智能制造业态提供国际一流的关键核心技术与平台支撑,对新材料产业与智能制造产业涉及的“材料制备-智能设备-模具成型-性能检测”产业链进行研究。

研究中心目前设有材料制备与测试技术、智能装备研发科技创新、先进复合材料成型、极端环境材料性能研究4个实验室,研究人员39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博士25人,专注于先进智能制造设备的研发与创新、材料性质与制备工艺的关系、先进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和设备、材料在极端环境下的性能表现等研究,解决制品的“成型”“成性”“服役性”和“工艺控制及模具优化”等关键工程技术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材料合成制备过程的安全性与环保性,为我国材料制备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中心团队以严谨治学的态度,在科研中下“真”功夫、“细”功夫。先后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中心研究成果已在10余家企业、研究机构或高校中获得应用,为企业解决了先进材料制备、高端芯片制造等领域的技术难题,多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与国际先进水平。迄今,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92篇,授权发明专利27项,成功签订校企合作项目15项,先后培养本科学生近两百人,其中31人考取硕士研究生。

)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

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是教育部国家创新行动计划认定的国家级现代实训中心、生产性实训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所在地。整个中心占地3000平米,设备总台套数70台套,设备总资产4300多万元。主要设备有DMG五轴加工中心、DMG车铣复合加工中心等,开设实训项目有学生数控加工技能训练、对外服务、产品研发、实践教学改革、技能大赛备赛及承办。中心包括多个实训区域,具体如下:

1.产品研发及大赛区

该区域主要完成对外服务产品的研发和学生技能大赛备赛。承办重庆市级、国家级各项技能大赛,如:教育部全国模具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赛项国赛等,是世界技能大赛模具工赛项的46届、47届的重庆市赛集训基地,重庆市智能制造选拔赛集训基地。近5年,学生获得重庆市级及以上奖项86项,其中重庆市级一等奖21项,国家级一等奖11项、二等奖14项,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6人。

2.DMG恒温室

该区域安放两台DMG高精密设备,一台五轴加工中心,一台车铣复合加工中心。恒温室内温度常年保持在20℃-25℃,湿度保持在40%~60%,控制温度、湿度变化对设备加工质量带来的影响,给其创造一个高精度加工质量的外部条件,机床设备精度可以达到4微米,大约就是人的头发直径的1/20。主要利用该设备完成对周边区域的科研院所、高校的高精密研发产品进行加工。

3.摩托车发动机研发区

该区域是谭大庆技能大师团队为合作企业开发的二冲程发动机部分关键零件的生产装配区,主要围绕如何提高发动机的能耗高效转换进行研究。

4.华中五轴加工区域

该区域是学院高端数控英才培养教改区,依托10台五轴加工中心和与深度合作的企业-华中数控捐赠的10台虚拟仿真中心设备和“中德AHK-DMG MORI中国认证学院”平台为载体,三方共同成立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开展“标准引进+本土实践+推广应用”的三阶递进模式,实施DMG教改班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

5.数控车铣复合加工区域

该区域是完成数控技术课程实践性教学和数控机床操作的重要场所。主要设备有:华中数控系统铣床5台、车床8台,法兰克系统铣床5台、车床8台。主要承担《数控车铣加工实训》等课程的实训任务。用于培养学生数控编程和数控机床实际操作技能。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